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镁业动态 > 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之——鞍山推进“工业四改”开启“蝶变之路”

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之——鞍山推进“工业四改”开启“蝶变之路”

  • 发布人:中国镁质材料网
  • 发布时间:2024-06-20
  • 浏览量:61
【字体:

作为传统工业城市,鞍山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这一中心任务,深入实施“五提升、五攻坚”,将工业提升工程作为首要工作,把技术升级改造、数字化改造、节能改造和环保改造四项改造作为工业经济稳增长的着力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点和工业绿色发展的关键点,全力引导支持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自2021年工业“四改”开展以来,鞍山市已累计实施改造项目532个,完成投资287亿元。尤其是今年以来,鞍山市积极响应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政策,积极挖掘存量企业改造潜力上项目,不断扩大企业更新改造的深度和广度。

今年1月至4月,鞍山市累计完成“四改”投资38.1亿元,同比增长38%。工业“四改”项目库中5000万元以上续建、新开工项目90个,总投资154.7亿元。鞍山市的钢铁、菱镁、装备制造、化工等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实现新发展。

组专班 明重点 建机制 把稳科学发展“方向盘”

“四改”持续赋能,工业如虎添翼。在卧龙电气集团辽宁荣信电气传动有限公司的功率模块生产车间里,技术人员战博手持电动枪进行着模块加工,旁边的生产线上机械臂挥舞,一台台高新技术生产设备全力运转……“海洋平台市场大功率水冷变频驱动装置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市场空间巨大。我们抓住这个机遇,完成7M、9M功率等级海洋平台大功率压缩机组变频控制系统国产化的设计、制造、测试等工作。现在已经签订了中海油宁波海上平台7000千瓦压缩机配套变频器两套和沈鼓中海油宁波海上平台湿气压缩机项目变频器两套项目,预计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后每年能够提供1亿元以上的销售收入,随着市场的开拓还会逐年增长。”该公司总经理曹鹏说。

工业“四改”遍地开花离不开高规格统领、高起点谋划、高效率推动、高质量落实。鞍山市以推动钢铁、菱镁、装备制造、化工等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为根本出发点,制定出台《推进工业企业“四改”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开展“四改”工作的相关政策措施》,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四项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支持企业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等方面实施升级改造,着力以改造促提升,推动产业整体迈向中高端,构建起工业企业“四改”的“四梁八柱”。

鞍山市按照“行业谋划+园区谋划+企业谋划”的三结合模式,在产业政策、资源利用、园区建设等方面科学谋划改造项目。建立工业“四改”动态项目库,形成工作台账,采用分片包干、分级督导的原则,严格落实领导到一线、措施到项目、责任到个人、督查到节点、考评到单位的工作方法,全力以赴清单化、工程化、图谱化推进项目建设。

创新开展了一张清单管理、两图节点调度、三个部门协作、四个季度考核、五个手续服务的“12345”协调推进机制。2023年,累计解决“四改”项目问题60余个,推进10余个项目提前竣工。“一张清单”即对项目手续办理、投资进展、存在问题精细管理,对入库项目进行跟踪服务;“两图节点”即采取鱼骨图、横道图的方式对项目土地平整、招标施工、设备采购、安装运行等重要建设节点进行全流程调度;“三个部门”即建立了工信局、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的责任体系;“四季指标”即按季度指标完成状况开展督导推进;“五个手续”即重点抓住土地、规划、能评、环评和施工许可五个关键手续,全流程保障项目如期开工。

优存量 扩增量 激变量 积蓄高端化发展“新动能”

数条水泵自动生产线在高速运转,百余台数控车床、加工机、机器臂、组装机等数字化设备的应用,让一台水泵的生产时间仅需7至8分钟。这是海城三鱼泵业水泵车间内的生产场景。该公司副总经理何洪涛告诉记者:“今年,公司以高科技为根基的‘升级版’水泵生产和销售形势格外喜人,让我们对全年实现4.8亿元产值充满了信心。”

三鱼泵业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抢抓工业“四项改造”机遇,投入3000万元进行数字化改造,将机加车间设备与组装车间设备连线处理,用机器人、自动化产线节点工作站、自动检测工作站替代人工工位,用输送线替代人工运输,用智能提升柜替代传统仓库。通过数字化改造,三鱼泵业实现制造资源、生产过程、现场运行、质量管控等全流程数字化,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由原来的20%提升至100%,产品不良品率由7%下降至1%以下。

三鱼泵业的成功是鞍山市提升存量企业品质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鞍山市支持企业发挥创新主体地位,以装备“换芯”提升企业装备数控化水平,着力提升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新产品贡献率。累计推进107个500万元以上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竣工,新增产品100余种,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5%。其中,荣信汇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改造建成的研发中心,为企业大容量电能变换高端装备系列产品提供试验测试能力,推动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的显著提升,年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

鞍山市全力激活技术变量效能,鼓励企业将数字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全过程,通过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升级改造,搭建关键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专用材料开发、先进工艺开发应用、公共试验平台,促进整机(系统)和基础材料互动发展。2023年,辽宁海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被列入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24家企业的31个项目入选辽宁省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宽幅镁合金六辊轧机机组等43个产品成功入选辽宁省工业创新产品。

夯底座 强内核 搭平台 跑出智能化发展“加速度”

智能化改造是通过开展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业务系统云化等改造,实现数字化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赋能企业“智脑”升级。2021年以来,鞍山市全力夯实智能改造基础能力,积极用数字为传统产业赋能,围绕钢铁、菱镁、装备制造、消费品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企业应用5G等先进技术进行数字化改造,基本形成了以全流程智能化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为支撑的数字化发展新格局。累计建成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省级智能工厂5个、省级数字化车间15个,构建“生产精益化+设备自动化+管理信息化+人员高效化”的新型智能化工厂模式。

提升智能制造核心实力是技术改造的关键。鞍山市聚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细分行业骨干企业和小企业,在设备、生产线、车间、工厂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分类分层推进智能改造,累计推进36个500万元以上数字化改造项目竣工,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20%、资源利用率平均提高15%。

搭建供需对接交流平台服务项目。鞍山市组织开展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需求征集,举办德邻陆港智慧供应链平台、鞍山市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等对接活动,邀请20家冶金、消费品(食品)、电信运营、软件、第三方开发者等重点企业,采取集中宣传推介与意向对接洽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跨界对接交流。同时,组织企业申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四项改造”专项资金等各项扶持政策,支持帮助改造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减轻资金压力。

补短板 减排放 建示范 践行绿色化发展新理念

6月18日,走进海城利尔麦格西塔材料有限公司镁碳砖成型车间,映入眼帘的是10多台机器臂正有序从生产线卸下一块块镁碳砖,随后,装满砖的RGV运料车沿着轨道运行,将镁碳砖送进干燥窑炉,成品出炉后则被无人驾驶车辆运至待发货区……与此同时,在利尔数字平台中控室大屏幕上,从破碎、配料、成型等工艺流程到转运、设备、镁碳砖数量、型号、产品合格率等数据清晰展示、一目了然。

“这条生产线投产后充分发挥了数字化建设转换为企业加‘数’前行的巨大动力,体现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有力节能降耗、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现场负责人徐国军介绍,近日,该公司与辽宁科技大学联合研发的“绿色镁耐火制品生产技术”实现了特种不锈钢冶炼用超低碳氧化镁基复合材料的新突破,有力推动国内菱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2021年以来,鞍山市一直以绿色理念指导工业改造,加强节能改造能力攻关。结合“两高”遏制和能耗“双控”要求,全面摸排全市高耗能行业生产企业能效水平现状,建立企业能效清单,围绕钢铁、菱镁等重点用能行业节能减污降碳的技术难点和装备短板,加强高效节能型锅炉(窑炉)节能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普及推广高压变频调速、永磁调速、柔性传动等先进成熟高效绿色工艺技术和生产装备,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和工业园区实施余热余压废热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腾挪能耗指标推动更多高质量项目立项。累计推进16个500万元以上节能改造项目竣工,累计节能量13.8万吨标准煤。

充分释放环保改造福利。一方面,推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在省内率先组织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超低排放改造预评估,从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清洁运输三方面编制修订企业清单,“一企一策”制定改造方案,对钢铁企业各生产工序环节大气污染物排放实现系统管控和治理。另一方面,推进菱镁行业企业实施新型窑炉改造,全面淘汰有效容积18立方米及以下轻烧反射窑、40立方米及以下重烧镁砂竖窑。已累计推进200个500万元以上环保改造项目竣工,实现削减颗粒物1302吨、二氧化硫2764吨、氮氧化物6260吨。

发挥绿色工厂引领作用。遵循企业主体、政府引导、标准引领和全面覆盖的原则,鼓励钢铁、菱镁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对标能效标杆水平,通过采取绿色建筑技术建设改造厂房,预留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所和设计负荷,合理布局厂区内能量流、物质流路径,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淘汰落后设备,打造一批具备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绿色工厂。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7家企业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47家企业成为省级绿色工厂,高新区获评省级绿色园区,绿色已经成为全市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关键词:菱镁 钢铁 氧化镁

相关文章